目录
文学史研究
三人行——对舒芜和绿原、牛汉关系的探讨程光炜;1-15
声音的中国——当代歌词入史和经典化问题孟繁华;16-26
中国现代作家1980年代文学活动述论徐洪军;27-34
从“双重时空”到“平行时空”——百年中国现代小说时空变迁史论闫海田;35-46
经验、趋向与格局考察——1990年代以来“中国当代诗歌史”写作述论张立群;47-55
报告文学的灾难记忆建构陈想;袁勇麟;56-62
重温经典
《红豆》:历史逻辑中的审美生产何英;63-68
历史的重轭与意义的生成——论长篇小说《大刀记》的“人民性”书写石立燕;丛新强;69-76
在“十七年”的延长上——“高加林难题”再解读妥东;77-86
黄永玉研究
以梦为马,走读上海——读黄永玉的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·走读》卓今;87-95
为人生的写作与诗的现实主义伦理——黄永玉诗集《见笑集》读札刘波;96-101
抗战视域中的精神现象与诗意营造——评黄永玉长篇小说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·八年》慕江伟;102-107
时间的淘洗与击缶者——《无愁河的浪荡汉子·八年》读札冯祉艾;108-113
朱涛研究
发明现实——朱涛之诗带来的反映、反应、发明现实及其他敬文东;114-121
装置的内外——朱涛诗歌研究孙晓娅;朱瑜;122-130
诗人朱涛的三副面孔杨碧薇;131-135
作家作品研究
“停顿”时刻的远征——杨庆祥诗歌论李晓晴;黄平;136-143
立象,溯源,成章——论《四象》张晓琴;144-149
《长安》的“破局”——评阿莹长篇新作《长安》肖云儒;150-153
社会转型时期主体经验的诗性表达——论李晓君的散文李洪华;154-158
寻找“被埋葬的词”——论吉狄马加诗歌的原型意象赵锐;159-167
生的苦痛与死的伦常——评胡学文新作《有生》刘志珍;168-174
论《繁花》中的“亵”与全新的日常诗学周琪;175-180
生存的挣扎与生活的执著——评王华的《傩赐》张羽华;曹蕊;181-187
中国现当代小说中的谶语式特征——兼论晓苏小说《传染记》中的谶语式书写谷春雨;黄德志;188-192
最新文本
跨界书写与“文学心思”——评陈福民《北纬四十度》曹禹杰;金理;193-199
现实困境的古典摆渡——论邢小利的长篇小说《午后》王鹏程;200-205
悲壮谱写的时代史诗——读黄蓓佳《太平洋,大西洋》黄紫萱;田振华;206-212
书评
报告文学的自信心从哪里来?——评黄菲菂《报告文学史论》张陵;213-219
祝贺《中国当代文学研究》创刊2+221
征稿启事95
编后记220